在地实践,打开在地工作界面
Local practice

2017-CURRENT



Xiamen
厦门

Thinking Through Ocean, TCCA
年度项目,《海洋学》,红顶艺术中心

The Myth of Seas, Tang Nannan solo exhibition, TCCA
《四海志》,红顶艺术中心



Shapowei,Xiamen
沙坡尾,厦门

BJOY Library, B-joy Space
《白灼图书馆》,白灼空间,厦门

Shapowei: Write the Reality with the Art of Fishing
《沙坡尾,用渔法书写现实》,厦门,沙坡尾



Houtian,xiamen
后田,厦门

The Outdoor Merchant in the Open-air Market series
《露天市场的江湖骗子》系列剧场

Houtian: An ongoing Chautauqua
《后田:行进中的一场地方肖陶扩》

Fangzhi, Co-Resident Writing Program
《方志小说——联合驻村写作计划》

A Cat without Clothing, Lin Guiming solo exhibition, 404 Not Found Lab
《不穿衣的猫-林桂明个人项目》,404 Not Found Lab

The Wind Will Carry Us, Lin Ruanchong solo exhibition, 404 Not Found Lab,
《驾驭风的技术-林銮崇个人项目》,404 Not Found Lab




Wugao Village, Nianghua
巫高村,宁化

Wugao Project, Ton Zwerver&Kong Delin
《巫高计划》,Ton Zwerver&孔德林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四海志
The Myth of Seas
2020




闽南人从陆地出发,与海搏击亦与海嬉戏。远洋的征程塑造了闽南人想象世界的方式,同时也使他们对海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知。

《四海志》是汤南南在厦门的首次大型个展,题目来源于文化史关于“四海”与“志”的多重表述。所谓“四海”,既指代一个想象的地理区域,又表现为一种区分世界内外的界限;作为四海后缀的“志”,其本义“志气”关乎一种心之所向而未能远及的大心愿,其动词“标志、记叙”则着眼于每个人足下只身寸土的始处。

“四海志”主题中的“内外”、“远近”的思维,回应的正是汤南南近10年来为创作——不断“往来”、“出入”于闽南,所形成的极具地域性,又超越具体地方的视角。艺术家以当代水墨、综合装置、影像纪摄、多屏录像等媒介,试图生成一种人与海洋之间的丰富感知和多元表达。这既展现着艺术家对海洋长久以来的深切感知与情动,也暗含着其创作脉络从闽南文化特有的海洋、地理和历史中汲取的营养。

此次展览包含11件影像、9件摄影、17件绘画、93件手稿和2组大型装置,将近一半的作品都是全新创作,它们彼此关联,营造出4种氛围,并对应着4种情境——“吞海”的人势可胜天;“泛海”的人志况不难;“浮海”的遁世和归隐;“沧海”的一粟与蜉蝣无人。另一方面,展览萌生于一出“现代-神话”,其内部隐藏着两条线索,贯穿并环绕整个空间的叙事和结构——人途和鸟道。人途,对应着展厅入口那对骑着摩托的夫妇,从“现代”城市闯入;鸟道,则对应着展览路途中缠绕的“神话”想象——精卫志鸟衔石填海时的“不逢一人”。

海洋与人的关系需要进入一种共生状态。或许,汤南南的创作将成为索引,予厦门观众以兴发,朝原本熟悉的大海“刺船而去”,体验一场个人/心理和时代/地理交织的探踪,进而重新发现,建立起与“闽南”的在地连接。



汤南南,1969年出生于福建云霄戏剧世家,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,首批当代艺术实践类博士。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为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艺术家,曾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、中国美院美术馆、纽约 LivingWithArt 画廊举办个展。参加俄罗斯第三届乌拉尔工业双年展、第九届上海双年展、第一届南京三年展等其长期围绕神话与诗歌、史诗与寓言、山水与社会、时间与生死等核心命题进行创作。从文化研究、社会调查和生活体验出发,反复雕琢“大海”、“高山”、“河流”、“渔樵”等几个主要意象。热衷于自然现场即兴创作,通过旅途中人与物的持续遭遇,探测人的基本情感和精神尺度,反思中国古典思想面对当代生活的可能性。